搜尋此網誌

2011/05/25

為什麼權力使人腐化?

為什麼權力使人腐化?


最近新聞裡多得是有權人幹出的惡事。 這些事確實讓人鬧心,卻也屬於老掉牙的奇聞——在位有權的人不為人民服務,忍不住利用權利為自己服務,一直胡鬧到需要人民的法律對其救助。 他們對跟班的狂喊,和秘書上床,強姦酒店女服務員(哪怕是未遂),跟保姆睡覺。 當然,問題在於,是什麼使他們做出這麼下賤的行為? 為什麼權利使人腐化?
心理學家將這種情況稱為“權利的矛盾”。 起先幫助領導者保持自制的那些特徵會在他們升官得權後馬上消失。 過去他們禮貌、誠實、友好開朗,有了權力以後他們就變得做事衝動、草率而且粗暴。 據心理學家研究,權力帶來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使我們對其他人的關切和感受不再那麼同情。 例如,好幾項研究已經發現,有權位的人更可能依賴僵化模式和籠統概念來評判​​他人。 他們花在目光接觸上的時間也更短,至少在和沒權的人說話時是這樣。


讓我們看看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亞當·蓋林斯基最近帶領的一項實驗。 實驗開始時,蓋林斯基和他的同事請受試者講述兩種情況之一種:或者是他們擁有許多權力的經歷,或者是感到完全沒有權力的時刻。 之後,心​​理學家請受試者在自己額頭上畫出E這個字母。 那些受權力感刺激的受試者非常容易倒著畫出E,至少給對面人看是倒的。 蓋林斯基和他的同事認為,這一效果是由“權力的盲目”引發的,這種盲目使我們更加不容易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世界。 我們倒著畫出一個E,是因為我們並不在乎別人的觀點。 我們才不在乎旅館女服務員怎麼想呢。 (暗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犯事的前主席施特勞斯·卡恩在美國一酒店強姦女服務員未遂事件)
但這其中卻有個陷阱,我們仍然認為我們在乎別人的想法,至少理論上我們這麼認為。 那是因為權力會很快把我們變成偽善者。 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中,蓋林斯基請受試者分別設想擁有權力的經驗和沒有權力的經驗,之後把他們分成兩組。 第一組被告知對虛報差旅費的行為給以道德評價,方式是在一張1-9分的表格上打分。 第二組​​被要求參加擲骰子遊戲,遊戲中骰子擲出的點數將決定每個學生能得到多少張彩券。 骰子擲出的點數越高,彩券得的就越多。
高權力組成員認為虛報差旅費是一種相當嚴重的過錯。 但同樣這些人在玩擲骰子遊戲時卻產生了與這種看法徹底衝突的結果。 擲骰子時,高權力組成員平均報告的點數在統計學上是不可能的,平均每個人擲的點數要比隨機可能性高出20%。 (於此形成對比的是,無權力組成員僅報告了稍高一點的點數)這結果強烈暗示,高權力組成員對實際擲出的點數撒了謊,他們虛報了點數以圖多拿幾張彩票。

無論這些由在校生參加的實驗室實驗設計得多聰明,你也許都不會信服。 你或許認為其中存在人為的範例選擇。 我最喜歡的一個權力腐敗研究案例來自黛博拉·格林菲爾德,她是斯坦福商學院的一位心理學家。 她對權力與官位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過程很感興趣。 在研究了1953-1993年之間美國最高法院宣布的超過1000個案件裁決之後,格林菲爾德發現,當法官在法院中獲得權力,或者成為“多數聯盟”的一員之後,他們寫出的意見就開始傾向於簡單並出現細微的差別。 他們考慮的方面變少了,估計到的可能結果也變少了。 壞消息當然是,由多數聯盟法官寫出的意見實際上變成了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法律。
(美國最高法院,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

更大範圍內的教訓來自福柯的觀點:權力的力量能深刻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當我們循著地位的階梯向上爬的時候,我們內在的爭論會變得扭曲,我們對他人天然的同情會被壓制。 我們不再掛慮自己行為造成的影響,我們勇往直前,想幹嘛就幹嘛。 我們有資格得到我們想要的,他們怎麼敢反對? 難道他們不知道老子是誰嗎? 權力因此也就腐化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