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08/10

欣賞小孩的36個細節

一個10歲的男孩在一家工廠做工。他一直想當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卻說:「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
回到家裡後,他很傷心,並向他的母親—一位貧窮的農婦哭訴這一切。
母親用手摟著他,輕輕地說:「孩子,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聽一聽吧,你今天唱歌時比昨天樂感好多了,媽媽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歌唱家的!」
聽了這些話,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後來,這個孩子成了那個時代著名的歌劇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素羅。
卡羅素回憶自己的成功之路時這樣說:「是母親那句肯定的話,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也許,卡羅素的母親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她的兒子能成為一代名人,根本沒有指望過靠那三言兩語去改變她兒子的命運,然而,事實上,正是她那句賞識的話成就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






美國偉大的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小時候被認為是一個壞孩子,家人和鄰居甚至認為他是一個應該下地獄的人。無論何時出了什麼事,諸如牧場的
母牛被放跑了,堤壩裂了,或者一棵樹神秘地倒了,人人都會懷疑「這是小拿破崙·希爾干的」。在這種情況下,拿破崙·希爾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現得比別人形
容的更壞。他的母親去世後,一位新母親走進了他的家庭。拿破崙原本以為繼母是不會給自己半點同情的,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繼母發現了拿破崙·希爾人性中的優點。在繼母的賞識和鼓勵下,拿破崙·希爾開始改正自己的缺點,並發奮學習。繼母用她深厚的愛和不可動搖的信心,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拿破崙·希爾。

拿破崙·希爾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中這樣形容繼母對他的影響:這個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進我們家的那天,我父親站在她身後,讓她獨自
應付這個場面。她走進每一個房間,很高興地問候我們每一個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牆站著,雙手交疊在胸前,凝視著她,眼中沒有絲毫歡迎的神色。我的父
親說:「這就是拿破崙,希爾兄弟中最差勁的一個。」
我絕不會忘記我的繼母是怎樣回應他這句話的。她把雙手放在我的雙肩上,兩眼中閃耀著光輝,凝視著我的眼,這使我意識到我將永遠有一個親愛
的人。她說:「這是最差的孩子嗎?完全不是。他恰好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而我們所要做的,無非是幫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質發揮出來。」








一股暖流湧向我的心底。這一時刻是我生命歷程的轉折點。我的繼母總是鼓勵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訂大膽的計劃,堅毅地前進。後來證明這種計
劃就是我事業的支柱。我決不會忘記她教導過我的話:「當你去鼓勵別人的時候,你要使他們有信心。」我的繼母造就了我。因為她深厚的愛和不可動搖的信心激勵
著我,使我努力成為她相信我所能成為的那種孩子。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地方。」



成功是每一個孩子都非常渴望的。運動員每一個細小的進步,都需要人們的喝彩和掌聲,孩子在成長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積起
來,才能漸漸鋪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個細小的成功都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動力,孩子就是在不斷的成功中不斷學習、更上一層樓的。而賞識正是催人奮進的
因子,它可以開拓失敗者前進的空間,不斷激勵勝利者昂揚的鬥志。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每個人、每
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
子。」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而抱怨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沉淪。



賞識教育的前提,首先應該對孩子具有真誠和科學的愛。這種愛是包藏著熱愛、理解、尊重、依賴、鼓勵、期望等在內的複雜情緒體驗。賞識對於
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真心讚揚孩子,可以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及時激勵孩子,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幫助他們自立自強;寬容和理
解孩子,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振作。




因此,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們都應該眼含熱淚地去欣賞他、讚揚他、信任他、鼓勵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點,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幫助他們充分樹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態,讓他們在人生的長河中自信自強,腳踏實地,一步步邁入成功的殿堂。







第一章 賞識與讚揚 



許多父母把賞識與讚揚等同起來,以為賞識孩子就是告訴孩子:「你真棒!」事實上,賞識教育遠遠不是說一句「你真棒」這麼簡單。賞識首先應該是一種心態,一種欣賞孩子的心態。而讚揚只是賞識的一種手段而已,只有把賞識的心態融入讚揚之中,孩子才會真正感受到賞識的力量。



細節1 賞識孩子應該發自內心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
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
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作為家長,不能
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
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如果父母沒有發自內心,那麼,所有的讚揚都是虛偽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假惺惺的,
讚揚的目的就不可能達到。賞識孩子應該發自內心,從孩子本身出發,不要把孩子與別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而
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細節2 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遇到寒冷酷熱,聰明的人逃開了;笨的人親身嘗試,卻意外地在寒冷酷熱中成長。笨的人逐漸認識到:「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
力。」
那些經常被稱讚為聰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數看成自己的聰明所得,把分數高低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願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戰;而那些被誇
獎為努力的孩子,則更願意做出新的大膽嘗試,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們做好。




作為父母,應該賞識孩子的勤奮和努力,對他們的努力給予最熱情的支持和鼓勵。不要因為自己孩子的不聰明而氣餒,而應該為孩子的不努力而擔
心。始終記住一句話:「所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很多情況下,父母應該故意淡忘孩子的聰明,而重視孩子的努力,並把這種理念傳
遞給孩子,讓他們感覺到只有努力才能獲得父母的認可和誇獎,進而逐步明白一個道理:聰明往往只能決定一時的成敗,而努力則決定了一世的命運。當孩子在學習
或其他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時,不要把這個成績歸功於孩子的先天優勢,而是把關注點集中在孩子的後天努力上。應該告訴他:「成績真不錯,這都是你努力學習的結
果!」




細節3 及時讚揚孩子的成就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或者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這是多麼值得父母
賞識的事情!這時候,父母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應該及時給予熱情的賞識和讚揚。事實證明,及時賞識和讚揚孩子,比事後再給予讚揚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孩
子是需要賞識和讚揚的,並且家長要正確把握讚揚的時機。一般來說,在孩子取得成就以後,及時給予賞識和讚揚的效果最好,這時候,最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孩
子最容易從父母的讚揚和鼓勵中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如果不是及時讚揚,而是在一段時間以後再讚揚,效果則會相差很多。那時候,孩子已經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
肯定和讚揚而失望,即使後來再補也無濟於事了。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一句讚揚的話,他們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心。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的成績
表示出及時的關注,會讓孩子感到失望,而這種失望很可能會讓他們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及時讚賞孩子的成績,表現出家長對孩子的真心賞識和熱切期望,這能傳
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會促進孩子智能發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強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激
勵孩子奮發向上,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賞識孩子,不僅僅表現在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讚揚送給孩子,更要在第一時間把這種讚揚和肯定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覺
到父母發自內心的賞識和期望,從而滿懷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細節4 通過別人賞識孩子



通過別人之口賞識孩子,對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與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幫助。當孩子不確定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是
好是壞,以及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出現困難和障礙時,適時傳達給孩子別人對他的正面看法和讚賞,不僅可以強化孩子的信心,更可以融洽孩子與他人的關係,讓孩
子擁有更快樂的生活。作為父母,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賞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記及時把別人的賞識傳達給孩子,讓孩子認識到別人對他的評價,感覺
到別人對他的讚賞,從而激勵他不斷努力和進步。在賞識教育中,父母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賞識孩子,更可以借他人之口來賞識孩子。有時候,這種方
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發他的信心和潛力。




在孩子的社會交往中,時常傳達別人對他的正面評價,可以培養孩子正確認識他人、評價他人、與他人友善相處的良好習慣,有利於孩子人際關係的處理,對孩子以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益處。當孩子聽到從你的口中傳達的是別人對他的讚賞時,他會更加感到光榮和自豪。



細節5 在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免不了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孩子正是在不斷犯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說,重要的問題不在於孩子是否犯錯誤,
而在於父母採取何種態度讓孩子認識並糾正錯誤。善於在孩子的錯誤中發現優點,用賞識的態度去教育孩子糾正錯誤,比嚴肅的批評和打罵更有作用。現實生活中,
發現孩子的錯誤並不難,難的是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用賞識的態度和語言設計充滿愛心的教育場景,在對孩子的賞識中完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另外,必須對孩子敢於承認錯誤的優點給予賞識。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到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母就不應該再窮追不捨,而應該鼓勵和肯定孩子敢
於認錯的勇氣。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難免會責備孩子,但是責備的方法卻有很多種,如果方法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不當的責罵以及動粗、體罰或其他威
嚇等處罰方式,不僅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而且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而如果父母善於找到孩子錯誤中隱藏的優點,然後賞識孩子,不僅可以讓孩子充分認
識錯誤,而且還會繼續保持這個優點,從而養成良好的對待錯誤的習慣。



細節6 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尊重孩子的問題,給孩子一個認真的答覆,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密切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加信賴父母。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也許會問一些父母都不好回答的問題,這時候,不要迴避更不要責怪孩子,而應該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諮詢專家,儘量給孩子一個合理的回答。



細節7 欣賞孩子的新奇發現



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會興奮地向父母報告他們的新發現。這些發現是如此珍貴,它不僅表明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表示他們在觀察和思考。賞
識孩子的發現,就要善於觀察孩子,及時看到孩子的新發現。當孩子向父母報告新發現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像對待重大的發現一樣滿懷熱情,分享孩子的快樂,同時
給予積極的賞識,激勵孩子發現更多的新事物、探究世界的奧秘。
細節8 欣賞孩子的淘氣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許多父母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淘」所產生的所謂「不良」後果上,而忽視了孩子「淘氣」背後深層次的東西,忽視了孩
子在「淘」中所表現出的優點和值得賞識之處。甚至還有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淘氣」行為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產生了嚴重
的後果。俗話說「淘丫頭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況下,「淘氣」是孩子聰明、富於想像力和創造性的表現。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淘氣」,賞識
孩子的「淘氣」,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氣,讓孩子在淘氣中學習,在淘氣中進步。




孩子淘氣,多數表明孩子性格好動,求知慾強烈。但在多數父母眼裡,這樣的孩子卻是不聽話、好爭鬥、叫人頭疼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孩
子的不聽話恰恰反映他有主見,而所謂好爭鬥恰恰反映他有進取心。雖然主見多帶有主觀和無知的傾向,進取心也有些逞強和虛榮心的成分,但這並不能掩蓋孩子在
淘氣中所表現出來的值得父母賞識和鼓勵的閃光點。因此,對於淘氣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賞識的角度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可有針對性地帶孩子看電影、逛公園、參觀
展覽館,或者學習唱歌及繪畫等。通過多渠道教育,因勢利導,更換興奮點,將他們過剩的精力、體力發揮到適當的活動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好動和求知的
心理和需求,而且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細節9 賞識孩子的大膽懷疑



懷疑就是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對某個結論不輕易認同,更不隨聲附和。如果孩子對事物有了自己的懷疑,家長一定要珍惜他們的這種意識,
而不能強迫他們認同自己的觀點。孩子的懷疑是可貴的,他們的懷疑完全有可能結出科學的碩果。古希臘哲人德謨克里特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
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改變過去給孩子填鴨式灌輸的消極模式,改變孩子被動的地位,鼓勵孩子懷疑事物,充分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
性和創造性。




細節10 在別人面前讚揚孩子



在別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強烈,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和訓斥孩子,將會大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賞識教育的理論告訴我們,對孩子要多讚揚、
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經常對孩子讚揚、鼓勵,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面讚揚孩子,能使孩子產生成功感和榮譽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和做事的信心。 因此,我們
應該把對孩子的賞識擴展到別人的面前,要善於當著別人的面賞識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和欣賞,從而激勵孩子產生無窮的力量和信
心。




在別人面前賞識自己的孩子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一是賞識孩子的態度必須是認真和真誠的。不能因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別人而故意吹噓,誇
大孩子的優點。二是必須有根有據。要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來賞識孩子,不能因為賞識而賞識,憑空捏造事實,讓孩子感覺你在作假。三是要適可而止。不要說起來
沒完,讓孩子感覺不自在。要知道,賞識的話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說得多了反而無益。








第二章 賞識與激勵



賞識教育專家周弘曾經說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
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如果家長總是用消極的辦法來對待孩子,其結果,小孩子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會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少些責罵,多些激勵,親子教育就是這麼簡單。




細節11 要讚揚,更要激勵



不僅要對孩子的成績進行肯定和賞識,更要在賞識的基礎上,提出建議和鼓勵,讓孩子在欣慰的同時,感覺到來自父母的殷切希望。可以對孩子
說:「成績還不錯,不過再努力一點,你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賞識孩子。賞識孩子,不僅表現在對孩子成績的肯定和誇獎上,更表現
在對孩子熱情地鼓勵和適當地提醒上。對孩子成績的讚揚可以讓他感到溫暖和欣慰,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至少獲得了父母的認可;而對孩子的提醒和鼓
勵則可以給他繼續努力的動力和信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還有差距,還有繼續進步的潛力。




細節12 賞識孩子的每一個進步



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讓父母不滿意的地方—成績沒有別人好,做事沒有別人快,腦筋沒有別人聰明,但是,孩子一直都在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應該珍視孩子的進步。在孩子看來,只要自己取得一點點進步,父母就應該是高興的,就應該表揚自己。



因此,隨時都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尤其是在孩子表現不好或者成效不明顯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而是應該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一
點點的進步,對孩子的表現給予寬容,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賞識,這將會讓孩子建立或者重新建立做好事情的勇氣和信心。媽媽帶達達到青島看大海。母子倆坐在海灘
上,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海鳥。他們發現,越是體型比較小的鳥越能迅速地起飛;而那些體型比較大的鳥,如海鷗卻顯得非常笨拙,起飛很慢。這時,媽媽對達達
說:「兒子,海鷗雖然起飛慢,但是真正能飛越大海、橫穿大洋的還是它們。」




細節13 鼓勵孩子嚴格自律



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在賞識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教育孩子自律,更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因此,賞識孩子不是簡單的幾句話,而是從語言到行動,
全身心地賞識和鼓勵孩子。為了鼓勵孩子嚴格自律,父母可以在制定規矩和計劃的時候徵求孩子的意見,和他一起完成。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來強迫孩子遵守。沒有
自律,就不會有成功。




賞識和鼓勵在鍛鍊孩子的自律能力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要賞識孩子,所以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什麼,而應該通過鼓勵,讓孩子自願去做。在父母的強迫下做的事情,孩子不僅不會記住,還會產生逆反心理;而如果是他們自願去做的,效果自然就好多了。



細節14 激勵孩子戰勝失敗



失敗是令人沮喪的,而別人的諷刺更讓人難過。當孩子失敗的時候,一句「笨蛋」可能會傷透孩子的心。如果來自失敗的打擊太多,孩子會產生嚴
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果就真的成了「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一條梭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裡,只要梭魚餓了,張
張嘴,就可以把小魚吞進肚子裡。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面游來游去,梭魚就沖上去,企圖吞食小魚,但每次都撞
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這時,科學家取走了罩住梭魚的玻璃瓶,但這時候備受打擊的梭魚
已經沒有了鬥志。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游來游去,它都不會再張嘴。最後,這條可憐的梭魚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也許你會說,這條梭魚真是笨死了。其實梭魚原來並不笨,捕食小魚是它的拿手好戲,它是一條能夠獨立生活的正常的魚。可是,無數次的碰壁後,梭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最後徹底絕望了。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要經歷很多失敗和挫折。孩子也一樣,當他們去努力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可能等待他們的並不是成功,有些時候,需要千百次的嘗試和努力。當孩子失敗和碰壁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及時的激勵,讓他們鼓起再試一次的勇氣,從而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孩子從小到大,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很多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後得不到適當的引導,常常會失去自信,變得軟弱和退縮,而如果得到適當的引導,
則會坦然面對挫折,漸漸培養出對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生活有順境也有逆境,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從而讓孩子逐步形成看待
挫折的正確態度,學會戰勝挫折的本領。




細節15 鼓勵孩子克服緊張



當孩子緊張不安的時候,父母要以身作則,冷靜面對孩子的焦慮,幫助孩子分析所面臨的形勢和困難,給孩子一些賞識和指導,讓他明白,勝敗乃
兵家之常事,即使失敗,父母還會一如既往地愛他、支持他。這樣,可以讓孩子正確面對考驗,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同時,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不要對孩
子提過高或過嚴格的要求,要允許孩子出現失誤,並對他的失誤表現出寬容,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而且可以更加堅定孩子的信心。



細節16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應該鼓勵孩子去和對方交朋友,對孩子說:「不要打架,你應該主動講和,告訴對方,你想和他成為朋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和小夥伴們和諧相處、互相幫助。因此,對於孩子交往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應該建立在以和為貴、發展友誼的基礎
上。鼓勵孩子用心與他們溝通,相信孩子的真誠可以打動他們,從而把對手變為好朋友。




當孩子遇到交往中的問題時,鼓勵孩子與對方交朋友,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事情的狀況,而不是讓孩子能忍則忍或者以牙還牙。



通過鼓勵和信任孩子的交往能力來賞識孩子,能夠激勵孩子更加注意與小夥伴們的交往方式,促使孩子學會交流並快速融入到集體中去,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從而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學習的進步。







第三章 尊重與信任



賞識孩子,就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賞識教育應該基於對生命本質的愛和尊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作為父母,只有放棄分數、名次等功利指標,
才能真正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發現孩子身上無數的閃光點,賞識才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尊重的話語,信任的目光,賞識如細雨,潤物於無聲!




細節17 尊重孩子的意願



尊重孩子的意願,遇事經常和孩子商量,是對孩子的一種賞識和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僅是因為孩子有權知道自己的事情,這更是對孩子
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的賞識,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決定家庭中的事務。賞識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有知情權和參與權,這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在家庭
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大局觀。對於父母來說,對孩子的尊重是瞭解孩子最好的途徑。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
反過來也會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瞭解孩子的想法時,孩子才會大膽地告訴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需要做一
項決定,他也會主動跟父母商量,徵求父母的意見,而不是隱瞞父母,一意孤行。




細節18 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應該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傾聽孩子的訴說,在孩子想要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予積極的賞識和尊重。賞識和尊重
孩子的想法,不僅可以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思考意識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思
想。




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和壓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們說得不對,即使他們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斷他們;不要總是以大人的思維來要求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下去,允許孩子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孩子主動和父母談到孩子世界的事情,是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是想從父母那裡得到解答和安慰。這時,父母應該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尊
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交談。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平等互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因此,不論是孩子想要討論大人世界裡
的話題,還是大人想要進入孩子的世界,這種彼此之間交流都顯得尤為重要。
*本帖子為陌兒編輯整理喜歡請轉藏*



賞識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當孩子想要向你表達他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吧。



細節19 尊重孩子的理想



作為家長,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途,而給孩子過大的壓力,結果讓孩子不堪重負而走向極端,這就太讓人遺憾了。



所謂賞識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選擇。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業餘愛好時,必須首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理想,進而理解孩子的理
想、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即使孩子的理想與父母的設計產生偏差,也要平靜地與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選擇的基礎上,通過商量探討,讓孩子充分理解父母
的想法,然後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在賞識和尊重孩子理想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警示,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樹立理想,並為理想而努力。



 孩子在接觸新鮮事物時,會自然而然地萌發理想,父母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應給予賞識和支持。但支持不是簡單地說句好,更不是馬上提出要
求,或者用純理性的、非常嚴格的終極標準要求孩子,這會讓孩子知難而退,輕易放棄。真正的支持應該以孩子的現實準備為基礎,進行適當啟發和引導。




細節20 尊重孩子的朋友



賞識和尊重孩子,應該支持孩子的社會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賴父母,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
之間的友誼和交往,促使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時代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朋友的缺失不僅使孩子的童年極為孤獨,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
極為不利。因此,父母應該珍視孩子的朋友,通過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團結友愛、協作互助的良好習慣和健康的心靈。首先,可以通過賞識孩子朋友的
優點,讓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主動學習,克服自己的缺點。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交往,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和交際能力。再次,
鼓勵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培養群體意識,可以克服孩子過強的個體意識。朋友之間的群體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讓他們遵從群體活動規則,認
識到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只顧自己,就會受到朋友們的排斥,小朋友會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兒,將會促使孩子最終向群體規範「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
品質和能力,這是家長無法口授給孩子的。




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交朋友,當孩子有了朋友之後,應該通過賞識和尊重,促進孩子之間的交往。



要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把孩子的朋友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採取熱情歡迎的態度。當小朋友來家裡時,家長應該說:「我們家來朋友啦,歡迎歡迎。」或者「真高興我的孩子有你這樣的朋友,你們能來太好了!」而且要鼓勵孩子認真接待,讓孩子的朋友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支持和賞識。



細節21 尊重孩子的隱私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裡,不願意告訴他人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域、知識、情感都
逐漸豐富起來,孩子的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不斷增強,原先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漸漸關閉起來。然而,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正在長大,忽略了孩子也會有自己
的秘密,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盡情進入孩子的世界、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監聽、偷看日記等。




如果父母為了瞭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隱私,這往往會得不償失。事實證明,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採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緊緊鎖閉。這樣,父母想瞭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也就被父母破壞了。



賞識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世界」。用賞識和尊重換取孩子的信任,讓孩子主動說出他的想法,這才是父母應該努力達
到的效果。賞識和尊重孩子,確實尊重孩子的隱私權,這是密切親子關係、獲得孩子信任的基礎。記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隱私,你與孩子的距離也就越近。
細節22 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孩子和大人一樣,不但需要賞識和理解,還需要可以傾訴的對象。傾聽是理解的方法之一。成長中的孩子,由於思想不成熟,常常會出現違背正常邏輯的思維,家長應該幫助他們,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對他們講話,否則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也會有不順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時候。如果家長能仔細聆聽孩子的傾訴,並能正確地疏導,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去
做。這種做法對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幫助的。賞識孩子,有時候要用愛的耳朵去傾聽,從而理解孩子的心聲。所以,家長最好每天拿出點時間來,耐心地傾聽孩
子的心裡話,這是一個賞識和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哭。有些父母見到孩子哭泣就心疼得不得了,趕緊哄勸、安慰孩子,甚至為了不讓孩子哭而滿足他一些無理的要求。疼愛孩子誠然值得肯定,但是不能不分情況、不講原則地疼愛。如果孩子一哭就去百般哄勸,會讓孩子誤以為可以用哭鬧「騙取」父母的妥協。



如果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就能化解他的委屈,使他不再堅持滿足原來的某些無理要求。因此,父母應該出於對孩子的賞識,給孩子一些寬容和理
解,心平氣和地聽孩子慢慢訴說,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並在教育的過程中給孩子適當的賞識和信任。每天都留給孩子一
些時間,讓他們傾訴,而這時,父母要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細節23 主動向孩子學習



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說過:「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因此,在賞識教育的
過程中,父母應該把自己與子女擺在平等的位置上。誰是教育者,誰是受教育者,應該是不斷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現今社會,父母向孩子學習,不僅
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賞識和尊重,而且有利於父母的知識更新和進步,促進父母的工作和事業。




知識,尊重孩子的特長,主動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不僅可以實現家庭情感的互動交流,營造家庭溫馨學習的氣氛,而且可以建立暢通無阻的親子溝通渠道。父母與孩子平等對話,子女對長輩能尊重體諒,從而跨越代溝,實現兩代人心靈上的雙向互動。



細節24 主動向孩子道歉



在生活中,父母也經常會犯錯誤。錯怪孩子,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自己寬恕自己。也許這個錯誤當時沒有什麼,但遲
早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如果因為放不下面子而堅持不承認錯誤,讓孩子蒙受冤屈,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
莫大的傷害,而且會讓孩子陷入迷茫之中,產生錯誤的觀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長的架子,誠懇地給孩子道個歉吧!家長並不一定要做到一貫正確,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家長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實際上是賞識
和尊重孩子,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原則,而且能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由衷的崇敬,家長的威信才會真正樹立起來,親子關係也會進一步融洽。




給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確,不要含糊其辭;態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臉;否則會讓孩子感覺你的道歉不是出於真心,讓孩子懷疑你的誠意。



家庭裡,許多父母常常將自己定位為統治者。在基於各種原因給孩子道歉時,往往自我批評很少,借題發揮居多,甚至還是以批評孩子告終。這樣讓孩子感覺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變相批評他,那麼,這種道歉是無效的。合格的道歉應該使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賞識和尊重。



道歉時要心平氣和,不要邊發脾氣邊道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輕易因為孩子情緒的波動而給孩子道歉,不能為了取悅孩子
而沒有原則地自我否定,否則,父母的威信會喪失,父母在孩子面前會顯得軟弱無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過道歉讓孩子感覺父母對他的尊重,
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悅和討好孩子。








第四章 寬容與理解 



一個未曾犯過錯誤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熟,就像一個從未摔過跤的人肯定不會走路一樣。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錯誤和不足也同樣是一筆財富。如果
賞識孩子,就少給孩子一些責備,多給孩子一些寬容;少給孩子一些誤會,多給孩子一些理解。這樣才能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夠大膽思考;才能解放孩子的眼
睛,讓他們能認真觀察;才能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充分嘗試;才能解放孩子的嘴巴,讓他們能盡情傾訴。




細節25 不以分數論成敗



賞識孩子,應該寬容孩子的不足,細心呵護孩子脆弱而單純的心靈。當他們需要安慰和鼓勵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孩子從父母的寬容中找回重新振作的動力。



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甚至打罵,則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消極抵抗父母的責備,逐漸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即使孩子的成績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時氣憤,調整好心態,給孩子最大的寬容和鼓勵,讓孩子在父母的寬容中找到安慰和繼續努力的力量。
賞識和寬容孩子的不足,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有時會產生讓人吃驚的效果。賞識和寬容孩子,體現在父母能夠從孩子的不足中看到優點,鼓勵孩子克服不足,充
分認識並發揮自己的優勢。作為父母,你應該儘可能多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寬容和理解,讓孩子從中獲取無窮的力量,從
而揚起生活的風帆,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細節26 寬容孩子的失誤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壞東西、損壞東西的事情非常常見。對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壞,孩子也非常後悔和難過,甚至感到恐懼。這時,
家長應該寬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評和指責。批評和指責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感情的疏遠。以後再發生這種事情,他們可能會故意隱瞞父母,從
而使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賞識孩子,應該對孩子不小心的行為給予寬容。這樣不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而
一味地訓斥和打罵,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卻淡忘了事件本身。




當孩子本意正確、方式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本意給予賞識,然後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並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受到父母賞識、寬容和教育的孩子,會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議,時刻記住自己的失誤,並在以後逐步改進或改正。



細節27 寬容孩子的壞習慣



孩子總歸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的毛病「屢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常常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家長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相反,還會影響親子關係,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呢? 



從賞識教育的角度出發,當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時,父母首先應該表現出寬容的態度。有壞習慣的孩子並不是壞孩子,有時候,他們自己也不喜歡
這些壞習慣,但又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因此,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對孩子的壞習慣抱以寬容的態度。在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的過程中,堅持賞識和鼓勵
孩子,用賞識的語言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壞習慣,並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讚揚。要知道,父母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都會讓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從而有
動力也有勇氣糾正自己的壞習慣。




發現孩子有了壞習慣,即使是「屢教屢犯」,大人們也不要抱有成見,或者喪失教育孩子的信心。因為這種態度不僅不利於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也
不利於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孩子這個壞習慣的危害性,讓他感覺這個壞習慣會影響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會讓別人討厭。




發現孩子有了壞習慣,即使是「屢教屢犯」,大人們也不要抱有成見,或者喪失教育孩子的信心。因為這種態度不僅不利於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也
不利於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孩子這個壞習慣的危害性,讓他感覺這個壞習慣會影響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會讓別人討厭。在幫助孩子
糾正壞習慣時,還有一點應該特別注意,那就是要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因為自己而讓孩子染上一些壞習慣,必須馬上改正,並在賞識中讓孩子學會
正確的行為。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培養其好習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糾正孩子壞習慣、培
養好習慣的過程。因此,父母應該尤其注意孩子習慣的培養,通過賞識孩子,不斷糾正孩子出現的壞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細節28 寬容孩子的缺點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如別的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他們往往會到父母那裡尋求一個證實或者一些安慰,這時候,父母不應再給孩子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而應該寬容、鼓勵孩子,讓孩子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



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們總會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這時候,如果連父母都看不起他們,甚至嘲笑他們,那孩子會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從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賞識孩子,不僅僅表現在誇獎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也不僅僅是激勵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還包括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短處甚至是身體的缺陷。通過賞識和鼓勵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彌補缺陷,從而健康地成長。



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對於具有明顯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更應該通過自己的賞識和鼓勵,給他們生活的自信和勇氣。有時候,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巧妙地「騙」一下孩子,讓孩子在謊言中忽略自己的缺陷,抹平心中的自卑。



面對有缺點的孩子,父母不僅要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幫助讓孩子樹立信心,更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揚起生活的風帆,
創造人生的輝煌。 面對孩子的缺點和缺陷,不要嘲諷、責怪甚至放棄,而是應該抱著賞識孩子的態度,去寬容他、安慰他、鼓勵他,熱情地擁抱他,相信孩子一定
能還給我們一個奇蹟。




細節29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行為時,作為父母,我們能否給他解釋的機會?如果我們不管孩子是否做錯了事情,不去問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一味地批評和處罰孩子,那麼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導致父母不喜歡什麼,他偏要去做什麼。



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順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頭蓋臉地斥責孩子。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一定要首先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然後再下結論。這才是賞識孩子的表現。



經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漸漸放棄了為自己辯解的權利。他們背負著很多的委屈,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負擔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多聽聽孩子的解釋,讓孩子有辯解和申訴的機會,不僅僅是父母賞識孩子的體現,更是孩子應得的基本權利,也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細節30 寬容氛圍益於改正錯誤



對一些脾氣犟、個性強的孩子來說,打罵卻往往會激起他們的對抗心理:父母越是打得凶,罵得狠,他越是我行我素。 在對待孩子錯誤的問題
上,家長不能簡單粗暴。孩子的自我約束力畢竟是有限的,犯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犯錯之後,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分析錯誤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會做錯以及
應該如何改正,然後在賞識中鼓勵孩子改正錯誤。




寬容孩子,可以讓孩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孩子的行為中找到孩子犯錯誤的根源所在並採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幫助孩子盡快地改正錯
誤。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們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也正是不斷改正錯誤、掌握方法的過程。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
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請父母們記住:犯錯誤是上帝給孩子們的權利。正像曾經迷過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記回家的路一樣,往往只有犯過錯誤然後改正錯誤的
人才能不斷走向成熟,邁向成功。








第五章 賞識造就孩子的好品格



歌德說:「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如果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人格,你就失去了全部。」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實際是給了孩子一生的財富。而品格的培養需要父母用賞識的眼光發現孩子良好品格的萌芽,從而引導孩子保持好品格。



細節31 賞識孩子的善良



善良作為一種美德,對孩子的成長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可以說,缺乏善良品質的人,同時也是個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最終很難有所作為。



能擁有一個善良的孩子,應該是父母的驕傲。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善良的品質時,要賞識和讚揚孩子。



雖然孩子可能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價,或者為此而違背了父母的規定,甚至因此被別人誤解和嘲笑,但是父母首先應該肯定孩子所做的事,對孩子的正義感給予賞識。



孩子的本質都是善良和真誠的。如果父母對他們的善良給予支持和賞識,那他們這種善良的行為就會強化;如果父母誤解了他們的善良,那他們的善良行為就有可能弱化。因此,賞識孩子的善良、肯定他們正確的行為,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天真純潔的孩子本來就有一顆善良的心,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更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善良。



一個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樹,必須以善良為根,正直為干,豐富的情感為蓬勃的枝丫,這樣才能結出美麗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修養是人道
精神的核心,它必須在童年時細心培養,否則難有效果。因此,父母對周圍人應表現出真摯的感情,並幫助身邊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如果父母都能以自己的善良
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種子,那麼孩子就能成長為一個健康、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理解、支持並賞識孩子的善良,讓孩子在父母的賞識聲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同時,這也將換回每一個人對孩子本人的真誠相待。



細節32 賞識孩子的愛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比大人更強烈的愛心。這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賞識,而不是因為孩子沒有和父母商量或者違背
了父母的意願而否定了孩子的愛心,更不能因為個人的私利而打擊孩子的愛心。否則,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認為有愛心是錯誤的,從而自我否定這種愛心行為,
變得冷漠和自私,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讓孩子與大自然的花草、動物和諧相處,是培養孩子愛心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鍛鍊孩子愛心遷移能力的途徑。告訴孩子大自然是人類的好朋友,
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是一種美德。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植物園、郊外走走,在讓孩子領略大自然美感的同時,培養和發現孩子的愛心。




細節33 賞識孩子的誠實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的誠實忽略了,甚至因為某些個人私利而責怪孩子的誠實,教孩子撒謊。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對做人的原則產生疑惑,最終養成撒謊的壞習慣,甚至造成心靈扭曲。



有一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騙自己,不要對父母有絲毫隱瞞,但是他們往往在孩子面前撒謊,甚至「教唆」孩子去欺騙別人、隱瞞真相。如此一來,孩子最終學會了撒謊。



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明白,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遠比佔一點小便宜重要得多。對於孩子的誠實,父母應該給予賞識和讚揚,用賞識留住孩子的純潔和誠實,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優秀品質。



錯誤可以原諒,撒謊不能寬恕。當孩子誠實地承認錯誤時,應該給孩子賞識!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誠實的孩子也許會吃虧,也許會受騙,但絕不能讓孩子因此遠離誠實,這就如同走路有可能摔得鼻青臉腫,你卻不能終生躺在床上一樣。因此,對孩子的誠實,父母必須給予熱情的賞識和鼓勵,賞識他們戰勝了自己,鼓勵他們繼續堅持誠實。



細節34 賞識孩子的自強



事實證明,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什麼事情、困難都替孩子解決,很容易使孩子失去鍛鍊生活能力的機會。



孩子的自尊心不強,膽怯柔弱、缺乏信心並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父母多給孩子一些賞識、鼓勵、引導、鍛鍊,耐心細緻地幫助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成長為自尊、自強、自信的人。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弱小的,而應該從小就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力量。應該為孩子創造恰當的機會,通過積極的鼓勵和賞識,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培養孩子的自強。



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過分地照顧甚至溺愛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一種傷害。這些父母只是把孩子視做自身的一個附屬物,而沒有把孩子看作人格上完全獨立的一個人。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廈,那麼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就是撐起成功的柱石。只有自尊自強的人,才可能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從小就培養孩子面對挑戰、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培養孩子的自強意識,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強作為人的一種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次次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超越自我中培養出來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孩子難免要面對各種與
人競爭的場面,如果沒有參與的勇氣而且長期採用迴避的方式,孩子的自強很難建立。因此,應該鼓勵孩子多參與一些競賽類活動。開始時可以在家裡玩一些要分出
勝負但又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活動,如剪刀石頭布、下跳棋或飛行棋等。父母要引導孩子憑興趣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給予孩子賞識和鼓勵,激發孩子進一步參與的
興趣。然後要逐步鼓勵孩子參與到社區、學校及社會上其他競賽活動中,從而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勇氣、參與意識和良好心態。




不管什麼情況,要相信孩子並不是弱小和怯懦的,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和時間,讓孩子獨自面對挑戰,讓孩子在挑戰中逐步認識自己的力量,成為一個自強的人。



細節35 賞識孩子的勇敢



對孩子的勇敢給予賞識,激勵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對事物,這比一味地保護要有效得多。



每個父母都希望能有一個勇敢的孩子,而我們的教育方法卻往往適得其反。從賞識教育的角度來說,父母不僅要對孩子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
行為給予讚賞和強化,更應該主動去培養孩子的勇敢,而不是怕孩子受到傷害而處處保護。尤其是當孩子對一件本來不值得恐懼的事物而表現出恐懼時,父母應該以
身作則,給孩子正確的認識。




孩子膽小的原因往往有三個:一是因為孩子不瞭解事情的狀況,二是家長教育時給予不恰當地恐嚇,三是家長過分嚴厲,弄得孩子總是處於驚恐狀態。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審視自己孩子的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孩子實現由膽小到勇敢的轉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表現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深刻的。在培養孩子自信勇敢這個方面,父母必須做好表率,尤其是母親,更要注意自己
的表現。很多母親在見到突然竄出的小動物或者聽到突然發出的聲音時,會忍不住失聲驚叫;而孩子見此情景,以後在碰到這類事情時,也會變得恐懼起來。




在孩子要做一件需要勇氣甚至有些冒險的事情時,父母不要恐嚇孩子,而應該對孩子的精神給予讚賞和適當的引導、保護。



對孩子的膽量,要從小培養;對孩子的勇敢精神,應從小訓練。要鍛鍊孩子的勇敢,應該多鼓勵孩子去探索,而不是處處阻攔,什麼事都嚴格控
制。當然,要冒險就有可能遇到困難和危險,這是家長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某些冒險做法而責備他們、訓斥他們,孩子就漸漸地變得畏手畏
腳。也許孩子的一些行為看起來單純、簡單,甚至有些「愚蠢」,但是只要家長經常給孩子鼓勵,多讚揚和引導他們的行為,就能使孩子得到鼓舞,並培養他們勇敢
堅強的性格。




細節36 賞識孩子的創新



孩子經常會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頭,這些想法也許看起來很荒唐,甚至不著邊際,但這是孩子創造性的體現,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絕好
機會。父母應該賞識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怪念頭是在胡鬧,而阻止和訓斥孩子:「這麼髒,快扔了!」「別胡鬧了,這
樣不行!」就會把孩子的創新意識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孩子不敢再有這些奇怪的念頭,更不敢創新了。




因此,應該對孩子的創新意識給予賞識和鼓勵。當孩子產生新奇的想法時,告訴孩子:「來,把你的想法詳細說說!」
當孩子做的事物超出常規時,對他說:「你真不簡單,做出了這麼有創造性的東西!」這樣才能鼓勵孩子敢於幻想,敢於創新。世間有很多發明創造,都是有了所謂
痴人說夢般的幻想才成為現實的。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大膽聯想,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並鼓勵他們付諸實踐。




在孩子的世界裡,很可能會因為無意中的一點小錯誤而發現人生更美麗的景色。如果能提醒他們拓寬思維、發揮創造性,也許能發現和創造出更令人驚奇的美麗,還能夠讓孩子對發現世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和更飽滿的熱情。



孩子的創新性和想像力需要大人的引導和挖掘。父母不要總是等孩子自己做出什麼創舉,然後再去賞識;而應該善於發現,當孩子遇到困難或阻力的時候,運用你的想像力,給孩子適當的指導,讓孩子用更巧妙、更具創造性的方法化解意外和阻力。



當孩子告訴你他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時,不要因為這個想法太奇怪而拒絕和嘲笑孩子,而應該認真聽聽他的想法。可以告訴他:「不錯,把你的想法詳細和我說說好嗎?」



當孩子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做出一件不被大眾認可的作品時,父母應該賞識並鼓勵孩子的作品,並引導他繼續思考。你可以說:「你的創意棒極了,也許再仔細想想,會有更好的創意!」



當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出現阻力和意外時,父母應多指導孩子拓展思維。可以對他說:「發揮你的想像力,一定可以有好辦法。」

沒有留言: